中华MBA网校
新用户注册 登录
  首页 高层管理者    CEO阅读  |  领导艺术  |  创业管理  |  公司案例  |  EDP高层  |  全球视野  |  CEO领袖  |  新理思维  |  金融视角  |  商业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 ->> 高层管理者 ->> CEO阅读
李连杰和他的企业家朋友们
来自:    时间:2015年   阅读1554次     【

  他是中国把富人慈善和明星慈善对接的第一人。李连杰的影响力、平台+企业家的资金、实力及商业模式,他们各取所需,相互影响,使中国的慈善面貌为之一变

  一开始,李连杰对于是否“打入”企业家的社交场合是犹豫甚至抗拒的,而很多企业家对于这个跨界而来的慈善明星也充满了怀疑甚至不满。

  但一番碰撞之后,双方释然,庆幸,惊喜,还一反最初的误解变得无比亲密起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了壹基金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跟李连杰成了朋友。马云说:“找到壹基金就好像找到了我自己。对于李连杰,我是喜欢、尊敬、佩服。”马蔚华说:“我肯定不是因为喜欢李连杰的电影才这么做的。”李连杰哽咽,和马蔚华抱在了一起。

  就像克林顿基金会需要比尔·盖茨、默多克一样,李连杰也需要这些企业家们。反之亦然。中国的企业家们需要李连杰这样明星式、专业化、国际化的慈善基金来廓清自己的慈善模式,使中国的商人慈善面貌及境界为之一变。他们深入合作,相互影响,彼此催化,隐约竞争,给对方贴金和赋予风头,共同构成了一段命运交叉点,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及自己的某种未来。

  欢迎来到壹基金。打从一开始,壹基金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慈善组织。它的创始人虽然是个富有的电影明星,但是它只不过是中国红十字总会下属的一个筹款计划,并没有法人资格。

  但它的奇特而强大之处在于,所有那些受到李连杰鼓动的人构成了一个罕见巨大的慈善联盟。这些人包括李连杰的老相识、长久盟友、商界人士、各路明星、大学生、崇拜者、白领、公务员、普通行动者,以及声名显赫的国际精英。三年来,壹基金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电子联络库,从联合国到外资银行,从政府到民企,从大学到NGO,只要需要,李连杰随时都能找到他们。

  “我的朋友名单没有排行榜。”他特别强调说,“全天下的人都是我的朋友。”

  但李连杰还是得承认,在他的私人手机里,有一些尤其重要的电话号码,在一些尤其重要的时刻,成了他和壹基金的慈善专线。这是一些让人好奇和感兴趣的名字:柳传志、马云、马蔚华、王石……甚至还有克林顿、布莱尔、尤努斯、泰国公主。三年来,这群私密的朋友帮助壹基金完成了不止一次的转型和蜕变。有的时候,情形实在凶险,就连法号“成就金刚”的李连杰也感到难以支撑——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朋友,李连杰和他的慈善事业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从李连杰做壹基金一开始,《中国企业家》杂志便参与并记录其发展。这次,我们又以“李连杰和他的企业家朋友们”的幕后故事为重心,来描绘这个发生在中国独特的慈善样本——这是中国的慈善史、也是中国商业史中饶有意味的一个片断。终究有一天,随着李连杰在壹基金“道成肉身”,更多的企业家拥有自己的基金会(比如王石基金会、联想基金会、阿里巴巴基金会等),李连杰和他的企业家朋友们也许将渐行渐远。

  外国谚语:富人上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这群人也许将作为上帝或佛祖在世间的受托人、社会财富的看管人,解决好“财富的归宿”,最终又聚到一起。

  李连杰是1,企业家是0

  李连杰和企业家们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从相互打量到深入合作,从最初的低估到后来的交心,从微妙的冲突到潜在的竞争,他们上演了一出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相遇

  4月19日是李连杰的小女儿Jenet的生日,也是壹基金成立三周年的纪念日。作为这项慈善筹款计划的创始人,李连杰会永远记得三年前的下午。

  北京和平宾馆,门打开了,李连杰穿着简单的黑色衣裳走进来。没有保镖为他开道,人群也并未以粉丝的热情簇拥他。相反,他套上了一件印着壹基金LOGO的白色T恤衫,挨个儿地向被他请来的客人们鞠躬,向媒体记者鞠躬,向VCR里的明星鞠躬。有个声音响起来:“从现在起,请您记住,我不光是叫李连杰,我的名字是捐赠号码999309(谐音是“救救救,善缘久”)……”

  全新的演出开始了。这是李连杰最骄傲的时刻,也是李连杰最脆弱的时刻。眼看着,筹备了一年半之久的事情总算有了个眉目,李连杰应该高兴才是。可他看起来虽然精神十足,但是面色憔悴,脸上有疲惫的黑眼圈,连嘴唇也起了皮,并且他笑起来的样子一点儿也不像电影里的方世玉那样心无城府,反而是一副操够了心还怎么也放不下来的样子。

  三年过去了。很多人回想起来,都说李连杰当时是处于一种“玩命的状态”。他接拍了陈可辛的电影《投名状》,戏份吃重。刚刚杀青,又飞到浙江横店和成龙一起拍《功夫之王》。这一年的春天和夏天,他都是穿着古人的衣裳,在摄影棚和外景地里度过的。一个在片场度过24小时的电影明星,竟然声称要做一个正经的慈善基金会。一年前,巴菲特公开许诺说要把375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捐赠给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那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做慈善应该是富人们的事情,电影演员嘛,不过走出来作作秀罢了,真做起事来,与他们有什么相干。

  “你问我遇到三年前的李连杰会跟他说什么?我不知道。三年前的李连杰已经不存在了。三年前,所有人都觉得我是个疯子,不正常。我估计现在也还是有人觉得我是疯子,还是不正常。”2010年2月初,李连杰坐在一家叫做“浮士德”的餐厅里,一边喝水,一边说话。他的外表符合他的演员身份,怎么看都还是老样子—可是他创建的壹基金已经变了不止一次。他和他的企业家朋友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变化,从相互打量到深入合作,从最初的低估到后来的交心,从微妙的冲突到潜在的竞争,李连杰的影响力+企业家的资金和实力,他们上演了一出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相遇。

  当李连杰遇到企业家

  这一天,李连杰参加了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竟然以一种精英大批发的方式认识了一批对他的未来举足轻重的商业人物。

  如果说李连杰进入中国企业家圈子有个路线图的话,那么打头站是在2007年12月8日。这一天正好是壹基金和中国红十字总会签署合作协议一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还是李连杰电影生涯的分水岭。前一天晚上,他刚刚被宣布以半年前完成的《投名状》获得台湾金马奖影帝。这是李连杰从影将近30年以来获得的第一个男主角奖项。你也可以认为,这一天是李连杰慈善生涯的一个分水岭。

  这一天,他参加了《中国企业家》杂志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竟然以一种精英大批发的方式认识了一批对他的未来举足轻重的商业人物。

  这是李连杰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商业论坛,也是他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他没有任何道具,还是穿着简单的黑色衣裳,戴一顶黑色鸭舌帽,以遮掩为拍电影而剃掉、还没长出来头发的光头。上午的时候,他坐在会场的第一排,左边是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右边是思科中国区总裁林正刚。他并未跟他们交换名片,因为他的脸就是名片。所有人都认识他,但是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他。几分钟以后,李连杰被刘东华请上主席台,做了一次十分钟左右的演讲,内容是关于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

  “我感到很意外。”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当时坐在台下,“当天我也做了一个主题演讲,也是关于社会责任的。一个武功很好的演员竟然到企业家的队伍里来了,而且想的问题和我一样。我还记得当时他非常激动。我对他很有好感,也很感兴趣。”午宴的时候,李连杰被安排和马蔚华坐同一张桌子。他俩结识的开场白马蔚华到现在还记得:“马行长,我很关注你。招商银行也是很不错的银行。如果我们可以一起做些事,那我很荣幸。”

  应该说,李连杰的第一次亮相至少是激起了企业家们对他和壹基金的好奇心。在饭桌上,和马蔚华有同感的商人不止一个。有一位当时在场的人回忆说:“李连杰坐在马云的旁边,一桌儿的还有朱新礼、王若雄和项兵。一开始大家讨论的是经济话题,朱和王基本上不怎么说话,项兵和马云很活跃,他俩争得厉害,占据了半场。后来开始谈慈善话题,李连杰说了一通,项兵、马云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都觉得很吃惊、很震撼。吃惊过后,他们就很愿意来了解壹基金,开始对这事有好奇心了。”

  当李连杰身处这个商人漩涡的时候,有一个娃娃脸、短头发的女子,她坐在李连杰旁边,并不怎么说话,但是注意力一直很集中。她是周惟彦,当时刚刚开始担任壹基金计划的执行主席。在加入壹基金之前,她曾经有过十年以上的商业经验,是个颇为成功的旅游地产经理人。最后,她接受了来自李连杰的召唤。

  这时候,有工作人员把她当成了李连杰的秘书或者助理,不过她并不介意。“这种和Big Boss见面的场合,我一般不怎么说话,一定是让连杰先开口。他见到大人物会很兴奋。但我必须在场,我就像个观察员在旁边看,看有谁是可以接下去谈,马上就可以合作的。”

  从一开始,李连杰和周惟彦就以这种聪明务实的方式搭档。用李连杰的话说,就是“我先冲到前面拿订单,她在后面接单,跟进执行。”后来,他们发现,在这样的场合,李连杰实在是个提速器。“他的个人影响力和开拓能力很强。只要他在,就能够约到Key Person。他把第一块砖给松动了,我们再跟上去就容易多了。只要Key Person在,无论他愿意不愿意都得接受我给他的信息。我给信息的方式又会很巧妙,所以一定能够找到合作的点。”

  说起“订单”,李连杰的这次亮相简直是大获全胜—就连和李连杰仅有十分钟同座之谊的林正刚,后来思科中国也向壹基金捐赠了价值七位数字人民币的信息技术产品。1个月后,李连杰出席了项兵领导的长江商学院年度论坛。这是他参加的第二个商业论坛活动。此后李连杰开口闭口经常就是那句著名的“站在月球看地球”。5个月之后,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和淘宝在5·12汶川地震期间第一时间为壹基金开通了捐助平台。9个月之后,马蔚华和李连杰在香港一起参加“克林顿全球计划”峰会,两人坐在维多利亚港边交谈了很久。12个月之后,马蔚华领导的招商银行和壹基金合作推出爱心信用卡,消费者每办一张卡向壹基金捐款一块钱,每消费一次向壹基金捐款一分钱。

  第二年年底,壹基金在北京万豪酒店召开了自己的全球公益慈善论坛,已经公开表示要“禁语”的马云和马蔚华也来了。马云说:“找到壹基金就好像找到了我自己。对于李连杰,我是喜欢、尊敬、佩服。”马蔚华说:“我肯定不是因为喜欢李连杰的电影才这么做的。”最后,李连杰在台上哽咽,和马蔚华抱在了一起。

  现在说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即便是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开始的前一天,李连杰还在犹豫他要不要真的去。周惟彦记得,“我不知道他是不想跟这些企业家打交道呢,还是觉得和他们打交道对壹基金没帮助,总之他就是不想去。最后我把名单放他桌上,说,你不去我可去了。过了一会他来找我,说还是去吧。”

  就和十几年前香港娱记对李连杰的印象一样,他和女明星拍戏都会脸红。相对来说,李连杰其实是个腼腆的人,虽然他见过大风大浪,十几岁的时候就去40多个国家访问,但有时候他的社交能力还是叫人捏把汗。至于他犹豫着不想出席商界的社交场合,这其实不难理解—毕竟这是一个拥挤的名利走道,难道李连杰真的享受和商人们打交道不成?

  “我不是享受,也不是不享受。对于修佛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修行。我要做慈善的事业,这是事业的需要。”李连杰对于这个问题变得很激动,就像浮士德面对梅菲斯特时坐立难安,“并且,我在他们中间不会有人群中的孤独感。如果你是要跟别人学习,人家不理你,你会觉得失落。可我不是。我是要找一个机会把我正在想正在做的事情大声告诉他们,问他们有没有机会一起来做事情。我们是平等地交流,所以不会感到孤独。”

  不管怎么说,一旦开始,这种交道是越打越多,并且越打越深了。2009年5月,李连杰去了趟西安,参加"中国企业领袖年会西部论坛"。这个时候的李连杰和一年半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他的演讲风度和社交才能已经非常成熟。他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慈善杠杆,能够撬动很大的社会能量。再半年前,他在达沃斯论坛上接受了施瓦布颁给他的水晶奖,他还接受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采访,标题为“杰世纪”。总之,在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上,他已经非常熟练,他只是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工具,帮助他改变这个世界。

  转型

 

  李连杰和马云的海南聚会成了壹基金的“遵义会议”。“这次转型很聪明。知难而退赶紧跑,找一条好走的路,这是务实的企业家精神。”

  好故事不会这么简单。

  如果这样的煽情场面就是故事的全部,那么中国企业家们的智商和理性无疑是被低估了—他们是一些相信自己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应该承担合理的责任,而不是追求大而无当的理想。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记得很清楚,在2007年12月8日那天,发生过一个小风波—几位企业家委婉向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大意是说,你干嘛啊,咱们一个企业领袖年会,让一个明星来吆喝。

  的确,一开始,没人能够比李连杰更吸引公众的注意、更抢风头了。当他和克林顿、布莱尔、戈尔坐在一起,谈论气候问题和人类的未来,这当然是万众瞩目了。这些有作秀嫌疑的画面难免会让人对事情的本质起疑心。下午的时候,吃过午饭,刘东华在嘉宾休息室里找到李连杰,问了他两个问题。

  “现在老百姓对国家慈善都缺乏信任,凭什么信任你李连杰?你最容易引起误解的就是,你搞壹基金,可是你不捐一分钱现金。人家会质疑你作秀,你作秀的话,我有病啊,我出钱帮你作秀?可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把钱给你,你有能力把钱花好吗?如果李连杰正在做一个了不起的事情,做一个连国家都很难做好的事情,我凭什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当时当地,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李连杰直接有效的回答。不过事实是,按照当年10月发布的第二季度工作报告,壹基金已经运行超过8个月,总共只有13名工作人员,只有四次花钱的机会,总共支出120万元人民币,其中还有两次是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人道主义救援。当天下午晚些时候,记者在贵宾室和李连杰聊天。他承认说,自己的专长是筹钱而不是花钱。他希望自己新结识的这些企业家能帮他出出主意,看怎么花钱才好。

  “找人捐个100万、500万,太简单了。但其实出口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你如何花钱将影响到如何筹钱。我希望能够和企业家合作,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商业经验,帮助我系统地管理这些财富。21世纪的慈善一定是经营型的慈善。”

  李连杰对于自己面临的困境和要解决的问题非常清楚。记者还记得,当天道别的时候,他主动过来握手。当时的室温有30度左右,但他的手心冰凉。看起来,李连杰左右逢源,他有机会对大人物说话,大人物也愿意听他说话。但其实他正在上下求索。一方面,他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证明自己的慈善动机,另一方面,他也需要更多的机会证明自己的慈善能力。与此同时,他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危机。

  周惟彦回忆起来,当时她才刚刚进入壹基金工作没多久,但已经萌生去意。“当时壹基金的定位是儿童心理救助,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懂这个,国内也基本没有这方面在行的慈善团队。这么做下去是无止境的。一个你做不到的事情,可还在一直透支,这就很可怕,就是在浪费李连杰这个品牌。这么做下去,壹基金没有出路。”

  在壹基金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李连杰曾经解释说:“这项筹款计划的宗旨是向有心灵心理创伤和疾患的青少年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向在各种灾难和突发事件中遭受创伤的人士提供尽可能的人道援助。”然而,在壹基金进行筹备的一年半时间里,麦肯锡公司曾经为壹基金免费提供过一份中国慈善状况调查报告,对方曾经强烈建议李连杰选择其他的慈善方向。实际上,这个定位更像是李连杰基于自己个人经历的感情驱使,而不是出于务实的理性思考。众所周知,李连杰一家四口曾经在2005年印尼海啸中逃生,他的小女儿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使用浴缸洗澡,怕看到水。

  2007年6月,记者曾经在浙江横店《功夫之王》片场见到李连杰。问起这个,他仍然很坚持:“很痛苦。所有人都说别做这个。兔唇、断腿,治好了是立竿见影的,很容易找个数据推出来,就有交代了,但是心理问题很难有数字依据。但是我还是要做,难做不代表不能做。也许开始几年很困难,但是还是要做。”

  那年9月,李连杰抽空去纽约参加“克林顿全球计划”峰会。克林顿拿他当朋友,给了他一条忠告:“你要有心理准备,你还要坚信自己的信念。”看来,这句话李连杰还真的听进去了。克林顿也是对李连杰的慈善生涯产生影响的朋友,而且是他的朋友里名声最大的一个。他俩之间有些相似之处—都是前任公众人物和现任慈善家,都正在经历人生角色的巨大转型。但李连杰并不是克林顿,他并没有克林顿的政治遗产和政治家魅力来帮助他做慈善。恰恰相反,在这件事情上,李连杰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不断调整、务实的企业家精神。

  2008年1月,就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结束后一个月,李连杰飞往三亚,参加长江商学院年度论坛。论坛结束之后,他去马云在博鳌的别墅里住了两天。当时在场的还有周惟彦、北京华夏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兵和马云的高管“铁木真”陆兆禧。后来,10个月后,李连杰在壹基金全球慈善大会上,对记者形容:和马云的这次聚会对于壹基金来说就是“遵义会议”。

  聚会结束之后,李连杰和周惟彦又在海边聊了一整天。周惟彦一直到现在都还在回味当时的情形:“王兵很低调,不怎么说话。他只是说,自己趟水趟了四五年才趟出一条路,你不去趟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马云说的话没有任何争议,其他五个人都知道他是对的。他说,你会筹款,你能做宣传,你应该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出来,去做平台,像淘宝和eBay的模式。另外,他对我们还很不理解,说,你俩都不拿工资,这是不对的,不够专业。”

  李连杰和王兵同样也是在一个月前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认识的。当时王兵问他做慈善多久了,李连杰老实回答说,几个月吧。后来,王兵对《中国企业家》说:“就做做看吧,做了就知道了。我看他很兴奋,我刚开始的几个月也很兴奋,后来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尝到慈善的酸甜苦辣。”

  李连杰当然尝到了慈善的滋味。他很快接受了马云的点拨。3个月后,李连杰在壹基金成立一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壹基金将调整定位,未来专注于推广公益文化,包括和企业CSR的合作,包括和NBA、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迪斯尼这样的有国际影响力的组织的合作。另外一个是推动中国公益产业的发展,主要就是壹基金的专家义工团队、和博鳌亚洲论坛合作的国际公益慈善论坛以及名为“典范工程”的壹基金公益奖。

  当时李连杰在发布会上有些神秘兮兮的,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说的那个“有的企业家”就是马云。“有的企业家说,你们很辛苦,一个个志愿者去做执行,但这不是你们的强项。可以成功,但可能要花三年,三年里可能就错失了一些时机。你们应该做上游,把操作性的具体东西去掉。他们问,你们为什么不做平台出来呢?大家都对我们有信心,为什么不去做?”马云向本刊记者确认了此事,但他似乎不想“专美”,把自己的作用说得有些轻描淡写—后来我们才了解他俩之间闹了一点玩笑式的“摩擦”。

  迄今为止,典范工程已经经过了两年的评选,总共有15家NGO获得了壹基金发放的100万人民币典范奖金,还有5家NGO获得了100万人民币的潜力典范奖金。现在看来,这个项目正是壹基金的整体蓝本,它佐证了壹基金的专业操作方式和平台化的商业模式。中国有30万家草根组织,有1400个非公募慈善基金组织,在这个项目中,壹基金更像是一位职业蓝筹股顾问,它做的事情是试图改变慈善市场的结构,而并非简单的赈灾救世。

  李连杰和比尔·盖茨做消灭疟疾、艾滋病等专业慈善大不一样,他像是壹基金的首席战略家,从来只对于大方向感兴趣,对于操作性的细节则很不感兴趣。在公开场合曾经有好几次,热心的记者赠送给他有关慈善的书籍(其中包括一本克林顿的慈善自传),李连杰都直接说:“谢谢你,但我不会看。我不懂做慈善,叫懂的人去做就行了。”

  他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更多地在公共场合露面,向政府和企业施加更大的影响,让他们为慈善事业做更多的事。他有接触大公司的特殊能力,可以请他们不仅填写支票,还贡献出更多的创新力量。他的时间有一大块是和日化公司、手机公司、银行、奢侈品公司交流,还有和别的有幸得到巨额财富的人谈话,讨论他们将财富回馈社会的愿望。如果说中国的企业家们在李连杰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李连杰则为他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促使公司和企业家思考慈善活动的流程、结构和最佳实践,帮助他们形成新的思路。

  对于马蔚华这样的本土企业家来说,这个思路比他原本的想法更加国际化。2008年11月,当招商银行决定和壹基金共同推出爱心信用卡服务的时候,这其实是一个早被用过的创意。在奥运期间,招商银行已经采用过这种信用卡捐赠的方式,用来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硬件服务。不过很快,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李连杰的团队又提出了新的构想—因为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无法使用信用卡,所以他们认为原先的方式不够国际化。根据他们的意见,招商银行调整了思路,在2009年5月又推出了“爱心一卡通”借记卡,方便外籍人士为壹基金捐款使用。

  对于世界500强大公司来说,壹基金提供的慈善服务则更加细致体贴。周惟彦也承认,“和500强谈判对于个人能力要求非常高。你要足够了解对手,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整合能力。500强和人一样,每一个的性格都不同。比如有的手机企业,它每年固定有几千万的慈善预算,有一个相对保守的模式,你就要懂得迁就它,在它已有项目的基础上和它合作。有的奢侈品公司,它本来就是一个很注重PR的公司,你给它越多血淋淋的新创意,你就越容易被接纳。还有很多跨国公司,谈判代表只有一部分的Decision Maker的权力,很多东西还要向总部层层上报,所以你就只能从比较小的职权范围开始谈,比如捐点书捐点门票什么的。”

  “这次转型很聪明。”南都基金会秘书长、曾经为壹基金典范工程担任评委的徐永光评价说,“知难而退赶紧跑,找一条好走的路,这是务实的企业家精神。如果不转型,愚公移山,那是行不通的。壹基金最大的挑战就是花钱,它选择做一个资助型而不是操作型的基金会,资金用于民间的慈善服务,其实就是给草根NGO的服务人员发工资—这也是将来慈善发展的一个趋势。”

  这次转型叫李连杰的企业家朋友们松了一口气。“如果李连杰做不成,那是会叫人很心疼的。”刘东华说:“大家都感觉李连杰还不错,本以为他闹着玩,但原来是认真的,而且5·12之后,他一下子被动地变成了一个间接花钱的—谁把钱花得好我就把钱给谁,既到位又有效率。我一个企业家,把钱给了李连杰,如果他花钱花不好,不但他的名声,我的名声也会受影响。但是这一下子,他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2009年12月,李连杰第三次参加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时候,刘东华把他引荐给了柳传志。当着李连杰的面,刘东华用三句话向柳传志介绍他:“他是个真人。他是个想做大事的人。他是个思维健全能把大事做成的人。”当天夜里,刘东华用短信征询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员的意见,正式吸纳李连杰为会员,入会名义是“社会企业家”。

  “相互利用”

  李连杰的这些企业家朋友们在壹基金走了一遭,最终也会拥有自己公司或者自己家族的基金会。他们都成了上帝和佛祖在世间财富的托管人,可能也不再见面,不再通电话,但是他们心里会想,曾经一度,有人理解过我的孤独。

  慈善和商业开始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感冒一样,在李连杰和他的企业家朋友们中间互相传染。

  在西安的时候,李连杰和刘东华有了一次彻底的深谈。除了在聊人类共同价值观时的巨大默契和共鸣之外,李连杰和周惟彦还十分诚恳地向刘东华发出邀请—请他担任壹基金公募基金会筹备委员会主席。刘东华深知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自己身边的企业家朋友们,坚决谢绝但表示愿意帮助物色合适人选。

  李连杰就像克林顿需要默多克一样需要这些企业家们。首先,他需要他们为他提供启动资金。其次,一旦成为公募基金会,壹基金需要借助一些有名望的人来昭告天下。用周惟彦的话来说,就是“让政府放心,也让社会各界的人知道,咱们不会有什么企图在这儿”。第三,和之前一次转型一样,未来的壹基金会也需要企业家帮助它更好地管理善款,在花钱这件事上有更多的主意。

  其实从一开始,李连杰和这些企业家朋友们之间就是一种务实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基于长久而热烈的个人感情,而是出于彼此之间理性的判断、对对方价值观的欣赏,以及某种各取所需、互相“利用”的愿望—如果说这种“利用”是“互利”的话。马蔚华说得明白:“这事没你们记者想的那么复杂,李连杰有影响力,企业家有资金有实力,一起合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谓“道成肉身”,某种程度上说,包括马蔚华,李连杰的企业家朋友们都是他的慈善哲学的肉身。反过来,李连杰又是企业家们在慈善领域的肉身,他们没有精力、没有条件做的事情,通过李连杰和壹基金完成了。

  说到筹委会主席的人选问题,后来又几经跌宕。最终,壹基金选择由王石来担任这个角色。

  说起来这个过程仍然是圈子里的事情。张醒生为周惟彦介绍了冯仑,周惟彦先和冯仑吃饭,最后约了冯仑和王石一起在前门23号吃饭。王石和冯仑两人放在一起,有种古怪的和谐和喜剧效果。用刘东华的话说就是:“道义的行走必须是龙虎搭配。王石是个道德高地,冯仑是个以术载道的高手。他们两个的搭配在操作层面上效率很高。”

  这家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的公益基金会,虽然还没有详尽的商业策略和新的善款支出计划,但是一个完善的治理架构已经初具雏形。未来壹基金会的最高管理机构是理事会,由9名常务理事组成,目前的名单由柳传志、王石、冯仑、马云、马蔚华、马化腾、牛根生、李连杰、周惟彦组成。常务理事每年一到两次参加理事会,决议大事。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则由管理委员会负责。另外还设立了监事会,目前的监事成员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和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2009年11月17日,第一次理事会已经在万豪酒店召开过了,除了柳传志、马云和马化腾是以电话会议的方式参加,其他8个人都亲自到场。

  “瞧,我们当初有眼光吧!”李连杰正在做的这件事让企业家们都有得意之感了。

  如果说第一次转型对于壹基金意味着更加安全稳健,那么这一次改制会让壹基金更加完善。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壹基金筹得的所有善款都进入中国红十字总会下属的银行账户,壹基金无权使用这笔钱,只能监督使用这笔钱。每一次财务支出都需要由6个人组成的壹基金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同意,才能划拨善款。

  “这件事情一旦办成,壹基金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民办的公募慈善基金会。”徐永光分析说,“以前的公募基金会都是政府办的,善款也是流向政府,被当做第二税源,弥补政府公共开支不足。一旦有了民办的公募基金会,善款将更加透明,并且一定是从民间流回民间。总之,壹基金如果成为壹基金会,它会是一个没有什么包袱的基金会,代表了公募基金会的一个发展方向,为政府的公募基金会向民间转型提供一个新模式。”

  “这就是壹基金的上市,壹基金的IPO。”李连杰说。

  也许你已经听说过,李连杰的新朋友为他带来了新的争议—既然他已经和全中国最有钱的人混在一起了,那么为什么老百姓还有必要捐钱给壹基金呢?即便是李连杰最亲近的合作伙伴周惟彦也认为,理事会成员应该不光有企业家,还得有艺术家和文化人—难道只有企业家能够代表时代精神和社会良心?不过李连杰回答她说,来不及了,得赶紧,先这样吧。

  另外,李连杰的声望是否和他做的工作不成正比,导致他抢了他的新朋友们的风头?毕竟,这些从商业的风口浪尖存活下来的商人们,他们有资金、有社会资源、也有影响力,他们才是最有资格和条件做慈善的人。不过,如果说现在的李连杰仍然还有一些抢风头的嫌疑的话,那恐怕也是利大于弊—毕竟,他帮助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来。

  2006年,克林顿曾经在他非洲之旅的返程飞机上对记者说:“当你有能力改变一些事情,你在道义上就负有责任,但这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这就是我人生的动力—但是,谁又能真的理解呢?”当他在三万英尺高空中琢磨这个的时候,还真是很形象地诠释了“高处不胜寒”这句老话。这时候,李连杰不知身在何处,但他八成能明白克林顿的意思。

  进入2010年,李连杰好几次公开表示说,如果他一辈子做慈善,那是他个人的失败。如果说一个企业家最终的归宿是慈善家的话,那么一个慈善家的归宿在哪里呢?尽管外表看不出来,但李连杰的确已经是奔五十走的人了。有人设想,未来某一天,李连杰退出壹基金的日常运作,成为一位传说中的精神领袖。到了那个时候,世界各地遍布他的壹基金机构,中国有,亚洲有,美国有,欧洲也有。而他则在世界上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开设一个佛学讲堂,终此一生。至于他那些企业家朋友们,他们在壹基金走了一遭,最终也会拥有自己公司或者自己家族的基金会(比如王石基金会、联想基金会、阿里巴巴基金会等)。他们都成了上帝和佛祖在世间财富的托管人,可能也不再见面,不再通电话,但是他们心里会想,曾经一度,有人理解过我的孤独。

  [ 访 谈 ]

 

  李连杰的爱、孤独和恐惧

  他给了自己一个枷锁

  文 | 本刊记者 雷晓宇

  你和李连杰合作三年,你看到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周惟彦:一开始他不了解我来壹基金有什么动机,到了后来,他会很真诚地感谢我。5·12的时候,我从灾区回来,他送了我一串自己做的佛珠,我当时就哭了。我一哭,他慌了,说哎呀你太感性了。他这个人很复杂,有很多面。很多时候他有大男人的一面,觉得在女人面前应该绷着,不能哭,但其实我见过好几次他泪光闪动的样子。每次我哭他就批评我,怎么情绪又波动了。但他自己其实也是人,不是释迦牟尼,不能修到百分百地没有情绪。

  他这个人其实挺难抓的。他的内心挺孤独的。很多时候我能够感觉得到他的孤独。他想跟我说一些事,但他也不能什么都跟我说呀。那些企业家朋友,人家也有自己的轨迹,而且他们都太主观太强势了,过于自信了。他有很多朋友,但是不见得有知己。真正的知己是很难的。

  你有某些时刻觉得李连杰在扮演李连杰这个角色吗?

  周惟彦:我有时候也会想这个问题。我很多时候觉得他已经分不清戏里戏外、梦里梦外了,忘我,浑然不觉。他说他要离苦得乐,但他还没有获得彻底的自由。他说自己没有目标,但他还是希望在一个时间、一个空间之内去完成他的事情,所以他还是给了自己一个枷锁。现在他已经好多了。刚开始的时候,他那种紧迫感都吓到我了,觉得至于这么急吗。

  这两年,他开始更加主动地表达自己,比如送朋友佛珠,这就是已经放下了一些东西—以前的他是不会这样的。但是,为什么有时候我还是很为他担心呢?你从他的孤独看下去,其实他还是在害怕。你问他怕什么,他不会承认。(我问过,他不承认。)但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有需求有期待的话,他就会执着,就会有担忧。可能一般人是七八成,他是一两成,但还是有。

  我不建议你和李连杰探讨这种问题,因为他一定会非常巧妙地把问题转移。(已经问过他了,就是这样。)我其实也很少跟他谈论他自己,我不知道他是否了解自己的问题。我曾经想要把南怀瑾师父介绍给他—他的师父现在都离得太远了,圣严法师又去世了。不过他拒绝了。他和对记者一样,跳出来和我讲“究竟”,一讲“究竟”,就没有对错了,见南老也对,不见南老也对,这是无解的。

  那他释放压力的方式是什么?

  周惟彦:他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这些压力他不至于扛不住。不过他还是有压力,他的压力都是自己给的。三四个月之前,他去拍那个电影《海洋天堂》,回来的时候瘦了18磅。所以你看,这些压力要说他完全能够消化,那也够呛。

  他说他如果一辈子做慈善就是失败?

  周惟彦:将来不管他做不做慈善,他一定不会是个独善其身的人,他一定会寻求影响某一个群体。壹基金一旦最终成功,那一定就是他生命当中经历过的很大的一个事情,他就可以更加地放下,状态和现在又不同。

  李连杰对慈善有依赖吗?他在被慈善奴役吗?就像冯仑说的自由塔的故事——一个人为了实现理想被实现理想的方式所奴役?

  周惟彦:人只要有追求就有痛苦,关键看他是不是放得下。如果这件事情今天突然消失停止,你内心真的会觉得释然、没有任何负担吗?如果你说没有,那你就没有被奴役。如果你有,哪怕只是一丁点,那你也还是被你的追求奴役了。我不会问他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答案。他一定放不下,很多时候都是在装傻。他以为他已经修到无我了,但他还是有的。

  [ 印 象 ]

  我所认识的李连杰

  第一印象可能每个第一次与李连杰接触的人都会有和我同样的感受:首先,感觉李连杰的个头没有印象中的那么高大强壮;其次,感受到这个人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不仅仅来自一个武术和电影明星的光芒,还来自于:他非常善于利用这种光芒,善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他有过人的意志和智慧。

  李连杰曾经跟我说过他赴港“二次创业”之前的几件小事,那时候他的收入并不高,有两方人找上门来,一方有资金,一方有地,希望李连杰作第三方,整合资金土地,开发房地产;当时海南的地方政府也找到他,愿意提供一个岛屿,让他开发国际旅游。李连杰都婉拒了,他说:“钱来得太快,让人害怕。”在别人看来,这应该是一种很奇怪的财富观吧?他扛过了一夜暴富的诱惑,继续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武术电影。我相信这种财富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李连杰日后的成功,也决定了他会倾力投入公益慈善事业。

  我在早期创业的时候也面临过类似的诱惑,并且也选择了事业和理想,听到李连杰这些故事,我颇有共鸣,也更容易理解他了。我开玩笑说,西方清教徒的人生是“拼命赚钱,拼命省钱,拼命花钱”,李连杰的人生三个阶段,却有点像“拼命省钱,拼命赚钱,拼命捐钱。”

  有万科的影迷同事问我:你对李连杰有什么印象?我回答:他是一个做事的人。

  李连杰这样的人,太罕见了。

  我对李连杰最早的好奇是什么?大陆那么多演员,有很多比李连杰演的角色还成功,但是我后来觉得这家伙,从大陆到香港,从一个单纯的演艺明星成为现在的李连杰,其实是个人成功的经营,这是非常罕见的。李连杰能够实现这么多变身我觉得是很难的,但是后来跟他有了很多个人交往,就觉得一点都不奇怪,这都是他内在逻辑的自然延伸。在生命的这个价值链上,他是一直在往高处走的。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做什么事都得遵循它的内在规律。如果没有企业家壹基金很难成功,李连杰弄半天到最后,自己的能量释放得差不多了也就过去了。现在壹基金是远远比李连杰这个“小人儿”更强大的“肉身”,这个“肉身”如果没有商业力量的支撑,尤其是那些商业可持续模式、治理模式的介入,不可能成功。克林顿基金会被称为克林顿的“第三任任期”,这有助于让美国人把克林顿这个基金看得无比之重要。而壹基金对李连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李连杰后半生的全部,包括他死后价值无限放大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

  你说他在扮演李连杰,其实他在生活中演的一点都不亚于在电影里面演的最成功的角色。因为那是他的本色演出。我感受特别深就是去年在达沃斯,给他颁奖、获奖感言的时候,他讲话的神态,你就觉得最好的演员要演自己也就是那样了。你说他在保持距离也好,隐藏一些什么也好,季羡林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如果一个人走到很深的地方,能够真正理解他的人很少。他不表现孤独,但是到一定境界孤独都是可以享受的。

  我认识的李连杰不是一个圣贤,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是一个很健谈,很有激情,很活跃,很有内涵,很诚恳的人。

  他有点像是金融里面的杠杆。他在电影方面的影响力很强,就通过这个影响力来扩大他在慈善上面的影响力。能够完成这种影响力的转换,这是李连杰最了不起的地方。

  从一个演员角度看,李连杰算是个有商业头脑的人。从一个企业家角度看,他还差得很远。当然,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不过,他那种百折不挠做事情的风格,和企业家精神有相通之处。

  我第一次和李连杰见面是在壹基金刚刚成立的时候,他来找我咨询专业上的事情。当时我就跟他说,别太玩命了。他人很憔悴,嘴巴都起皮了,完全是一种精力透支的状态。后来我知道,他是那种用自己的生命去追求慈善事业的人。

  李连杰是中国把富人慈善和明星慈善对接的第一人。不过,不能指望他一开始就把中国慈善的情况钻研得很透彻。一开始做儿童心理救助,这没错,正是中国最需要的,一直做下去也很好。不过,公众需要更加刺激性、容易理解的慈善定位。他知难而退,找了一条好走的路。这是务实的企业家精神,而且关注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困境,这本来也是一个慈善趋势。

  一开始和中国红十字会合作,他就很职业——一结婚就想离婚。后来谋求独立运作、成立壹基金会也是大势所趋。春节前我和红会领导吃饭,谈起要离婚怎么分家产。我说你不要搞错了,这是嫁女儿,不是离婚。将来壹基金和李连杰做成功了,你是做前夫好还是做父亲好?
 

 


>>浏览全部0条评论
主题:
验证码:
 
内容:
您的IP:3.133.79.70,请注意文明用词
账户:
密码:
注册 找回密码
-:::-学员心声 更多..
mmm123123 说:
    人生当中有四堂课,我们是一定要上的,哪四堂课呢?1、读万卷书2、行万里路3、阅人无数4、名师开悟。
bestme 说:
    听了老师讲的领导力是一门情商修炼专题,让我明白情商对一个领导者有多重要啊
bestme 说:
    平庸的员工是昂贵的,只有优秀的员工才是免费
qwerty 说:
    老师讲如何才能让员工自动自发的去工作,总得来说就是让员工有获得感,给企业创造利润也就是给自己增加收入
qwerty 说:
    听了老师讲解的企业管理方法--拆解后,对如何检查部署的执行力有更高的认识。
-:::-学习卡中心

 

说明:为方便广大学员购买经理人网校课程,特推出经理人网校学习卡(共分30、50、100、200、500元五种面值),每张学习卡都有不同的卡号,学员在购买学习卡后,刮开密码覆盖层,进入经理人网校,注册学员代码和密码、然后用已注册的学员代码和密码登录经理人网校,选择所要学习的课程(也可以在充值后选择)、输入学习卡的卡号和密码(如有多张可依次输入,直到充完为止)、学习卡充值完毕、就用“学习卡支付”支付课程费用、等确认支付成功后,用已注册的学员代码和密码登录经理人网校点击所报课程开始学习。
注意:为保障您的听课安全,请务必通过本网公布的正规渠道购卡并自行注册、充值!

-:::-相关软件下载
 媒体播放器下载  Real播放器下载
 FLASH播放器下载  压缩软件下载
 英语通播放器下载  AC课件播放器下载
 视频解码器下载  绿坝-花季护航
-:::-汇款及联系方式

经理人网、职业经理人证书、经理人资格证、是中国经理人获取各类管理类资格证书最佳学习网络机构!

请扫描微信二维码付款,备注您在网校的用户名,我们会把您的资金充到你的帐户里,

或支付后请加微信:gongpansixiang,通知客服人员.

 

网上书店
MBA考试类
管理经典著作
战略管理类
财务管理类
人力资源类
市场销售类
其它类型
网站关键词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商中心  |  学习卡购买说明  |  付款及充值方式  |  帮助中心  |  学员心声
经理人网 www.58guanli.com  COPYRIGHT © 2013 - 版权所有  人人都是管理者-我爱经理人网、58管理、经理人证书、职业经理人、经理人培训、经理人招聘、MBA联考、DBA博士-是中国管理者学习交流的共同家园!

有任何问题请加微信:gongpansixiang,通知客服人员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湘ICP备19004842号-1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17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