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导力(15-4)
    哈佛大学商学院有这样一个例子,彼得斯教授曾经多次用过这一个例子。
茫茫大海之上,有一艘巨大的客轮,突然客轮出事了,遇到危险了。船长让客运经理通知旅客,跳海保命。
但是这个客运经理,中层干部太差劲了,他没有沟通,不懂得认同,光在喇叭里简单的进行信息沟通。
他说情况紧急,赶快跳海,别忘了穿救生衣。我们一听哪句话都不错,可是连叫三遍,没有一个人去跳,没有产生影响力。因为他自己没有亲和力,没有赢得认同,谁听你的?
后来船长亲自出面,分别沟通,而且对每一个对象沟通者,首先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第一拨人是意大利的,船长说,女士们,先生们,你们侧耳静听,大海的深处,主在呼唤,让我们跳海。话音未落意大利旅客就跳下去了,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意大利尖顶教堂多,天主教徒多,梵蒂冈不就在罗马城中。
对于这些教徒,你用主的语言跟他沟通,很容易赢得认同。这并不影响你我的信仰,只是一种表面的拉近距离,你就容易用你正确的思想观点,去影响他。赢得认同跟尊重有关,跟影响力有关,实质就是影响力。
第二拨人是英国人,大家都知道英国人喜欢体育,乒乓球流行,羽毛球历史悠久,实际上现在很多人喜欢的高尔夫球,英国比美国早150多年开始。
对于这些年轻的体育爱好者,船长说年轻人孤陋寡闻了,这几年最流行,最时尚,最刺激的水上项目并不是跳板跳水,跳台跳水,而是夹板跳海。
你听明白加班跳海根本不是体育,可是对于这些体育爱好者,他不用大脑多想,这个时候他不要理性思维。
他的整个感觉就是你跟他好像是熟悉的,是一家人,你也是体育爱好者。他很容易认同你,接受你,不会抗拒。艺术就在这里,他们会很自然的追随你,认同你,最后就跳下去了。
这里我们当然不是让大家非要耸人听闻说假话,而是咱们批判之后,借鉴以后,要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跟任何人沟通,形成凝聚力,如果离开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兴趣,还谈什么凝聚。
最后一拨是德国人,这些人七八十岁,特别聪明,特别智慧,特别老练。你叫他跳,他往船的二层跑,三层跑,就是不跳。
这个时候船长急中生智,一想这些人应该都当过兵,这些旧军人服从命令就是天职。根本不需要思想工作,根本不要谈体育,你谈什么他都不感兴趣。
所以这个时候船长急中生智说,跳,这是命令。命令俩字刚出口,德国老头不经过大脑,动作很专业,很娴熟,跳下去,就达到了船长的目的。
我们不能只听到这里看表面,有人说你讲的这个例子真好懂,真好用,他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其实不能简单的这样理解。
这里主要的要说鬼能听懂的话,愿意听的话,最主要的,是用领导者的正确的观点,方法,去影响对方,让他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