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支撑战略的人力资源体系

   用维度去重新的衡量员工队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重塑岗位的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取决于战略的制定,战略打的是速度牌或者是成本牌,那么公司里面做标准化控制、成本控制的人,就是战略的人才支点。如果战略打的是品牌、广告、传播,那么这个公司里面做营销的、做推广、策划的这个序列是整个战略支柱性的人才梯队。
战略制定出来后,一定是要按照着战略需求去衡量、筛选所需的人力资源。包括在薪酬的提升上,要重点的往这几个序列上集结。
战略定完之后,会涉及到价值标准的调整,如果原来打的是成本牌,那原来那些成本核算的序列的人员的工资是最高的。现在打的是品牌传播,那些搞市场策划、推广、公关、公共关系序列的人员就会成为工资最高的人。
如果在需要的序列上,人才是匮乏的,就要重点的要去招所需的人才,把战略的这些人才支点构建出来。围绕这几个支点,去招聘和培训。
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人力资源的优选机制,企业交流有时候会碰到这样的误区:老板说我们有很好的想法,但是确实找不到好的人,就不断的在找。找来了之后,期望很高,用了一个月不到,发现很失望,就有又退走了,然后不断的在循环,人才的流动非常的大。
其实我们在做战略支点的时候,不一定走精英路线。一个好的人才机制,只要达到他是正向积累的就可以。如果一套人力资源机制运转后,让部分好人都觉得不公平而离开了,那些不好的人却都进到公司过的还挺快活。那公司的人才基础就会越降越低,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找到了真正的精英人才,而是你构建了一个人力资源的优选的机制。
这个机制就是我们说的 “四力模型”。任何一个员工,在他的感受上来看,会有四个方面的力量在作用于他。
第一个:拉力。拉力就是公司对员工的期望。公司要求、期望这个员工能做到什么程度,这样员工就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前进方向和目标。
第二个:动力。最起码的动力就是发工资,更好一点就是说你能够让他的发展跟企业的发展成为命运共同体。他如果能够最简单的看在公司工资的份上,他也可能会往那个方向走,如果说这个公司文化特别好,他喜欢这家公司,你给他提个要求,他也会往那儿走,这也是推动他的动力。
第三个:考核。一个员工有了目标,有了动力,他也不一定会干好。因为在工作过程中是有规范的,比如我们要求销售人员提高业绩,最起码不能去骗客户骗业绩,所以我们要有考核,考核实际上是说员工要按照组织的规则在运转。
第四个:退出机制。一个人,在前三种作用力下,他一定会往前运动,运动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人特别能干,但是有的人不满足要求。所以我们就对满足岗位要求的人持续的,按照前三个机制去作用。不能满足要求的人,就要给他一个退出机制,给他调岗或者培训,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个人和这个岗位的要求尽量的匹配。
在这四个作用力下,这个公司的人才就处于优选状态,这个公司的员工团队就会不断地持续地往战略方向去积累、成长,所以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把这样的一套机制给构建起来。
尤其是在快速成长的企业,通过这一套机制,降低对人员的要求,靠机制正向的培养,不断的作用,不断的优选,这个公司的员工能力、队伍的结构就会朝正向的方向前进。